“数字+政务服务” ,统筹城乡均衡发展
近年来 ,我国“数字+政务服务”改革蓬勃发展 、亮点纷呈 ,推动“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 ,大幅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 ,有力提升了发展软环境 。在新发展阶段 ,要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提档升级 ,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的软环境 。
“数字+政务服务”提升软环境的两个内在逻辑
软环境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生产和交往中所创造和反映出的体制上和精神上境况的总和 ,具有主体性 、可感性 、系统性 、不可测定性和影响的持久性 。软环境的形成与政务服务水平 、营商环境 、社会文化等息息相关 ,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网络时代一种智能化的政府治理和服务供给机制 ,“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的系统变革 ,从赋权和增能两方面深度塑造了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 。
一方面 ,“数字+政务服务”能够赋予民众 、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各项权利 ,不断增加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活力 ,从而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优势 。就民众而言 ,常常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参与渠道不通畅 ,其政治参与权利和监督权利难以全部落到实处 ,“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够促进政务信息的公开和传播 ,丰富民众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渠道 ,不仅有效提高政府治理的透明度 ,更让宪法和法律赋予民众的各项权利得到更加充分的表达 。对社会组织而言 ,“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够重塑社会组织审批和登记的手续和流程 ,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实现各项业务线上办理和“一网通办” ,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转变政务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 ,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有效限制政府权力的缺位 、错位和越位 ,提高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和行动能力 ,赋予社会组织更加自主的发展权利 。从企业经营来看 ,“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够有效优化营商环境 ,大幅缩减项目投资审批时间和企业开办时间 ,为企业经营活动“松绑” ,赋予企业更加自主的注册和经营权利 ,不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 ,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自由和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
另一方面 ,“数字+政务服务”具有显著的增能价值 ,即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嵌入 ,能够在与企业 、社会组织 、民众等服务对象的互动中不断增强政府治理能力 。就政府利企惠民能力而言 ,“互联网+政务服务”借助大数据 、云计算 、物联网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实现了跨层级 、跨地域 、跨行业 、跨部门的一体化服务模式 ,实现了网上“受理 、办理 、反馈”的线上服务和实体大厅线下服务的密切配合 ,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有效化解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办事难 、办事慢 、办事繁”等问题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 。从政府内部治理来看 ,“互联网+政务服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对传统的政务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 ,通过信息化 、智能化 、数据化 ,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减小层级过多造成的信息失真和耗损 ,促进部门协同 、条块联动 、跨界整合 ,优化政府内部治理结构 ,大幅提升了政府自身的治理能力;不仅能够节省大量行政成本 ,打破科层体制的封闭和僵化 ,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而且重塑了政府形象 ,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