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小企业的营销启示录
2020年以来 ,疫情偷走了无数企业老板与营销人的“脑细胞” 。老套的媒体广告 、传统内容营销时代已经过去 ,大多数企业在疫情后认为营销策划越来越难 ,而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业绩逐步下滑甚至严重亏损:大多数老板尤其是在2021年下半年陷入了重度焦虑 。后疫情时代下 ,企业品牌策划 、企业营销策划不得不重新定位 。对于2022年不少咨询界行内人士在唱衰 ,而企业的营销必定会越来越难 。
难的原因最主要有两点 ,
一是产能过剩 。
除了极少数新兴产业内企业商事主体数量较少 ,各行各业几乎都是超量从业人员 、超量产品生产力 。通俗讲就是中国大多数人是一个严重跟风的社会群体 ,哪里都有同行 ,哪里都有竞品 。大多数的营销如何能不难?
二是商业信心下降 。
商业信心下降是一个新名词 。做生意重点要研究人性顺应人性 ,而后疫情时代因为裁员影响 、因为收入减少 、因为人群失业……消费力必然减少 ,消费力减少 ,企业订单就会少大多数的企业投入就会减少 ,包括裁员 、包括减少营销预算 、包括减少投产扩张等等措施 。这样必然造成了企业主体与顾客主体的信心下降 ,我把它称之为商业信心下降 。
而创业者与企业在面对如此困境下 ,为了企业生存 、为了养活一帮员工 ,依然需要坚持 ,不能说走就走 ,也无法说放就放 ,对于4 、50多岁的老板 ,更不能说转行就能转行 。
作为企业老板 ,产品依然要做 ,公司依然要活 ,员工固然要养 ,生活仍然要过 。
2022年企业怎么过 ,唯一能去改变的就是内部转型 。当加拿大28在线预测|加拿大28开奖历史查询|加拿大2.8结果查询开奖走势结果将一个公司的业务模型与经营模型缩减到最小化 ,那就变成了两个模块 ,也就是产品端模块与市场端模块 。而这也就是对于中小企业的内部转型的两个核心模块 。
第一个模块 ,产品模块 。
后疫情时代 ,给创业者12字经典:产品做好 ,员工做精 ,市场做大 ,战线做小 。
不要在乎台面有多大了 ,不要在乎面子有多重要了 。远程办工 、线上办公不代表就没面子;办公室小 、员工数量少不代表就没台面 。
回归创业的初心与市场的底层逻辑 ,产品端重抓质量与创新 。
唯有硬核的产品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那些打擦边球的公司 、那些挣快钱的行业今天大部分已经不存在了 。
国家重点扶持专精特新企业 ,就是抓创新 ,不要再千篇一律 ,不要再盲目跟风 ,不要再与同行之间同质化竞争 。
第二个模块:营销模块 。
2022年企业营销策划的出路在哪里?
第一类 ,对于有一定基础和市场占有率的老品牌 ,给出的营销策略建议:IP营销 。
IP需要区分主体 ,是企业型IP ,还是产品型IP ,还是重点人物角色IP ,还是顾客群型IP 。从IP定位 、到内容规划 、到内容传播平台选择每个环节都是关键点 。对于IP打磨过程中 ,还需要搭建IP矩阵 ,从企业端 、品牌端 、产品端 、顾客/用户端多维度打造 ,以不用IP功能搭建出IP营销生态体系 ,创建企业自己的IP护城河 。
第二类 ,新锐品牌 ,产品创新力度与产品差异识别度高 ,背后有一定资本与资源力量支撑的品牌 ,给出的营销策略建议:新品类营销 。
30年前的营销是抢地盘抢地段的时代 ,20年前营销是抢品牌力与抢媒体的时代 ,10年前的营销是抢用户眼球与抢时间的时代 ,5年前是抢心智与抢脑部空间的时代 。现在以前的都要抢 ,但是对于新锐品牌 ,加拿大28在线预测|加拿大28开奖历史查询|加拿大2.8结果查询开奖走势结果需要重点关注品类 。产能过剩 、品牌过剩 ,品类心智却依然有机会 。从三顿半的成功 、钟薛高的兴起 、自嗨锅的发明 ,无一不是品类取胜 。
第三类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品牌 ,暂时没有强品牌识别度支撑 ,更没有资本与资源的力量驱动 ,给出的营销策略:新内容营销 。
内容营销从10年前就被很多自媒体与“行业专家”开始传播与推广 。但是好的内容一直是稀缺 ,正确的内容营销更是寥寥无几 。
内容营销需要从内容生产者 、内容分发者 、内容消费者 、内容分享者四个角色去研究 。
内容生产者:可以是企业品牌自身 、可以是职业专家 、可以是用户 、可以是企业的客户群 。
内容生产的呈现形式(短文案 、长软文 、图文 、短视频 、活动 、互动游戏等) 、内容优质性 、内容可读性非常重要 。
内容分发者:除了企业品牌自身 ,还需要思考是否适合以用户 、客户群体去分发传播 。内容传播平台建议应用0成本的社会化媒体平台 ,例如小红书 、微头条 、贴吧论坛 、抖音 、社群 。
内容消费者:用户和客户 。内容的消费体验是企业在该环节遇到的核心问题 。
内容分享者:优质内容自带分享基因 。但是优质内容可遇不可求 ,大多数企业老板对于自建市场运营团队非常自信 ,但是大多数内容的功能都变成了铺量 ,而不是优质内容 。这就是营销的恶性循环 ,犹如莆田系一样铺天盖地的劣质内容 ,花了时间还占用了资源 ,最终让企业获取熙熙攘攘的劣质流量 ,对于品牌的损耗更是无法挽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