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触网” ,刺激文旅行业重现光彩
时代发展有目共睹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文化产业的变与不变 ,也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那么 ,面对新的历史语境 ,传统文化如何在守正创新中传承发展 ,真正活起来 、传下去?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创新转型 ,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圆桌讨论环节 ,大家着重探讨了这些问题 。
周文彰认为 ,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 ,是指呈现方式 、传播方式 、使用方式 、欣赏方式等 ,“改变形态后 ,使用更加方便 ,传播愈发快捷 。长远来看 ,有助于夯实民族文化根基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钟君补充说 ,为了打破圈层壁垒 、解决代际矛盾 ,传统文化表达方式亟须创新转型 。向勇则提到 ,传统不是封闭僵化的 ,而是一种创造和生活 。
线上线下如何相辅相成 ,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播?王跃工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 ,互联网可以超越现实 ,让现实世界变得更容易理解 ,更容易造访 ,甚至更趋于完善 。那些文物 ,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传统文化 ,得以借助这个工具 ,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进而再吸引受众走进博物馆 。这是一种良性互动 。”
政府的精力毕竟还是有限的 ,要想渡过难关 ,最重要的还是要靠企业自救 。文旅企业需要调整心态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积极采取应对策略 。
第一 ,疫情期间 ,文旅企业不能放松对景区的管理 ,景区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维护改造 ,为随时而来的“开放”做好充分的准备 。
第二 ,企业需要练好内功 ,在此期间可以对员工进行线上培训 ,组织行业研讨 ,思考如何更好的服务本行业 ,如何适应市场变化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 ,积极创新营销模式 。如今 ,全国有超过数千个旅游景点向医护人员发出免费“邀请” ,湖北更是宣布:所有A级景区 ,5年内对援鄂医护人员免票!这种营销导向值得鼓励和肯定 ,不但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对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
第三 ,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 。虽然疫情引起的恐慌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传统企业的复苏有所滞后 ,但是也要看到 ,作为代替的互联网+形式却异常红火 。
所以迅速转型“互联网+”营销新模式 ,是传统文旅企业走出低迷的有力手段 ,同时 ,也将成为灾后重建最有效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