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用246元赚40万 ,紫燕百味鸡如何淡季促销?
【加拿大28在线预测|加拿大28开奖历史查询|加拿大2.8结果查询开奖走势结果导读】4.6万人付款 、9 543人到店复购 、营收突破40万元……这是熟食连锁企业紫燕百味鸡(以下简称紫燕)在重庆区域的淡季促销成绩 。
在为期10天的促销活动中 ,零线上基础的紫燕百味鸡用线上流量拉动了门店14%的营业额 。诸多玩转营销的互联网企业都难以企及的这些数据 ,首次触网的紫燕百味鸡是如何达到的?
紫燕“病毒”
为实现这一成绩 ,紫燕进行了社交营销 。
社交营销是基于社交网络中的关系营销 。与明星代言不同 ,社交营销的撬动点是消费者的亲朋好友 。它主要通过社交软件分享拼团链接 、参与型广告 、病毒式裂变等方式达成营销目的 。
借助“线下沉淀流量+线上拼团+到店自提”的新零售模式 ,紫燕百味鸡玩了一把别致的社交营销 。
首先 ,紫燕推出了“3人拼1元团 ,每人10只鸡翅尖”的活动 。其在重庆135家门店中贴出拼团二维码海报 ,并用门店小喇叭宣传 ,试图激活线下流量并引导至线上 。
此时 ,营销处于拉新获客阶段 。企业在这个阶段 ,需要合理借势为营销加分 ,比如支付宝锦鲤活动中 ,就是借助了“锦鲤”一词的火爆 。借助能够引起消费者共鸣或是具有流行元素的标签 ,紫燕当时传播的是被丧茶带火的“丧文化”—“丧鸡” 。通过这样将品牌调性与流行文化相结合 ,紫燕能够降低与消费者的交流成本 。
其次 ,紫燕组织近200人的员工群作为种子群 ,设计社群PK ,如转发集赞送礼品 、拼团歌 、拼团海报设计 、拼团藏头诗等玩法 ,在线上将活动持续扩散 。
在拼团活动设计中 ,包含诸多细节 。
一是参与人数 。大数据分析显示 ,二线城市中零售行业社交拼团成团率最高的人数范围为3~5人 。为了精确成团人数 ,紫燕前期在数字营销分析软件中使用了AB测试(即对照模拟测试 ,软件模拟出AB实验组 ,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出哪一限定条件下成团率最高) 。最终 ,它发现成团率最高的是3人成团 。
二是拼团定价 。非刚需产品设置拼团玩法 ,其活动单品客单价必须要足够低 。这才会使参与者思考成本降低 ,从而最大限度地破开基层流量 。
三是商品选择 。若按照传统零售思维 ,拼团商品会选择高销量 、高毛利的鲜食 。但社交营销的核心是基于流量而产生裂变 ,在紫燕门店销量前三的产品中 ,夫妻肺片和藤椒鸡是散装产品 ,1个香辣鸭头不能分享 ,2个鸭头成本又过高 ,三大产品均不便于分享 。而销量排名第11的鸡翅尖 ,成本足够低 ,并且可以将单个产品分享给他人 ,促进社交裂变的产生 。
四是门店选址 。紫燕门店的选址定位为社区门店 ,主打场景为晚餐场景 ,消费者购买卤菜后给晚餐加个菜 。这有助于形成社交关系的分享圈 。贴近社区可形成一人带动一户 ,一户带动一楼 ,一楼带动一社区的辐射圈 。
紫燕完成线上流量的转移后 ,关键在于“到店自提”模式的设置 。
社交营销此前普遍存在于互联网电商类企业 ,如拼多多 。在没有线下门店的基础上 ,他们的营销逻辑是用户通过互联网完成“接收营销信息-下单购买-快递送货上门”的销售链条 。但传统企业不同 ,他们触网时的用户路径应为“线下激活存量-线上拼团分享-线下到店消费” ,用户最终要回归门店服务 。
设置“到店自提” ,一方面基于紫燕“社区门店”的选址定位 ,消费者出门或回家路上顺便就能到店自提;另一方面与超市卖场的负毛利促销单品逻辑类似 ,为的就是拉动门店其他单品销售及二次复购 。
受限于展示成本以及用户时间成本 ,拼团活动中品牌方无法将所有品类向消费者展示 。此时应以低价爆品吸引消费者前往门店 ,在辅之适当的门店陈列 、店长推荐 、健康信息卡 、优惠满减活动等 ,挖掘消费者二次需求 ,从而拉动门店整体消费 。
基于以上设置 ,紫燕得以在10天时间内 ,用246元海报印制成本撬动了40万元的销售额 。当然 ,如此高效的营销不只是前端的活动设置 ,紫燕百味鸡后端的新零售体系化打造才是关键 。
新零售“五流”
事实上 ,新零售概念并非新生事物 。零售行业发展至今 ,此前已历经三大变革:国营到民营 、单体门店到实体零售连锁 、实体零售连锁到电商平台时代 。
发展至今的第四代零售 ,为线上与线下流量相互融合 ,以社交媒体为渠道 ,以运营用户为核心竞争力的零售模式 。这要求传统企业进行新零售改造时 ,应以用户为中心 ,通过融合信息流 、资金流和物流 ,扩大线下店铺的辐射范围 。
用户流 。传统零售模式 ,是通过门店销售员的推销转化客户 。而新零售采用社交营销时 ,在社交裂变阶段已将用户转化为意向消费者 ,消费者最后到店消费 。紫燕门店即便选址再好 ,客流量再高 ,能辐射的范围也仅在数公里内 ,这也是限制门店 、产生线性增长天花板的原因 。因此紫燕采用社交营销拓宽自身消费场景 。
传统场景:上班回家的路上 ,A顾客突然想吃点卤菜 ,在家门口的紫燕百味鸡 ,按照日常的下单流程购买 ,最后结束 。
社交营销重构场景:A顾客下单购买后 ,看到门店橱窗上的拼团海报 ,扫描二维码将活动分享至社交圈参与拼团 。邀约B和C好友参与拼团后 ,三人到店提货 。B和C首次在紫燕消费后 ,大概率会分别邀请其他好友再次参与 ,形成病毒式扩散 。
店铺流 。社交圈里的病毒式传播 ,使得门店的宣传不局限于某块区域 、某些特定人群 ,甚至会产生仅在重庆开展活动 ,但其他省市的人群也会知晓 ,进而使其成为潜在消费者 。因此 ,门店应在供应链能力范围内 ,适当扩大铺点范围 ,增强曝光度 。
信息流 。信息流改造有两层 ,第一层是商品信息展示 。当传统门店占据一定面积 ,通过门店设计 ,才能控制产品曝光 ,让顾客先看到促销品 ,再看高客单价 、高毛利单品等 。而对于紫燕这类的小型门店 ,在社交营销活动中可通过爆品三原则选择拼团商品 ,按需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展示 。
所谓爆品三原则 ,第一 ,必须突破紫燕的晚餐场景 ,将产品原本“菜”的标签拓宽为“休闲零食” ,让每个人都能有参与的可能;第二 ,价格有足够的性价比;第三 ,价格足够低 ,将拼团参与门槛去除 。
第二层是营销信息展示 。紫燕的经营核心总归是线下门店 ,在拼团二维码线下裂变的早期 ,消费者必须要站在门店前 ,才能接收到营销信息 ,若想进行最低成本的营销 ,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声音 。
在人的五感(形 、声 、闻 、味 、触)中 ,声音是成本低且便捷的信息传递载体 。但与一般的买卖吆喝不同 ,加入创意元素才能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 ,使消费者能更好地接受 。
与拼多多改编歌曲《好想你》的洗脑广告歌“拼多多 ,拼多多 ,拼得多 ,省得多”类似 ,紫燕基于歌曲《刘三姐》改编出了自己的洗脑广告歌 ,并用小喇叭在门店循环播放 。
资金流 。设置裂变红包是社交营销的常用玩法 ,可在付款环节 ,通过红包分享进行二次裂变 。这一后付奖励将原来事前拉新获客的广告费用 ,分解成老用户推荐的奖励费用与新用户注册的奖励费用 ,即“广告成本=老用户拉新奖励+新用户注册奖励” 。
裂变红包的裂变规则是其关键 。要根据用户兴趣 、习惯 、以及企业投入产出比来测算制定出最合理的规则 ,才能将裂变玩出彩 。其主要的玩法包括:分享可得 、二级复利 、集卡可得(如支付宝春节五福) ,以及注册 、下载 、购买可得福袋规则玩法等 。
物流 。新零售逻辑下 ,熟食连锁行业为适应物流而改造的经典案例之一为周黑鸭 ,其推出的锁鲜装可打破原有熟食产品的配送范围 。无论是前置仓 、中央仓 、仓店一体等模式 ,都能较好地适应 。
在新零售“五流”的体系化操作下 ,未来的零售型企业应由运营渠道和品类向运营用户转型 。这也说明 ,传统品牌入驻电商平台并非当下的新零售 ,因为天猫或京东等平台的运营仍为渠道和品类的运营 。只有品牌方完成自身效率改造 ,如紫燕采用数字化营销工具 ,接近并管理自身的用户人群 ,才能在营销上达成“品效合一” 。
人群的运营不过两点:
要么是品牌商选择围绕消费场景 ,完成自身品类和服务的升级补充 ,例如小米的生态圈 。成功的营销始终是能成为某一圈子内人群的刚需 ,由此才能产生客户忠诚度 ,产生复购 。
要么是打破自身消费场景 ,拓宽或再造新的场景 。例如德庄火锅由餐饮类的传统火锅 ,向食品类的自热火锅拓宽 ,又如紫燕由“晚餐菜”向“休闲食品”的尝试 。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传统购买决策由个体转为小群体 ,如何更好地服务好小群体 ,完成自身供应链的打造是营销成果体现的关键 。紫燕的触网虽首战告捷 ,但供应链的打造却是长期且持续的“大工程” 。紫燕若要在熟食连锁业形成真正的“病毒” ,社交营销或许只是开端 。